第373章 观物取象而成数穷神知化循天行(第3页)
上一章 | 目录 | 存标签 | 下一章 |
-取象:上艮为山,下离为火,象征山下有火,文明止于外饰。
-数算:动爻在六二,以"大衍之数"五十五起算,得"贲卦六二爻辞:贲其须,舍车而徒"。
-断辞:结合象数,六二爻得中得正,离火为明,艮山为止,故需舍弃外在车马(离为车),徒步(艮为径路)坚守内在文明。
小普尝试推演"水雷屯"卦,初爻动变:
-象解:上坎为水,下震为雷,水在雷上,象征初生时的艰难。
-数解:初爻为阳动变阴,成"水山蹇"卦,结合"屯卦初九:
磐桓,利居贞,利建侯",知初创时需如磐石(艮为石)般隐忍,宜建立根基(震为侯)。
这种象数结合的占筮,让小普明白《系辞》"圣人立象以尽意,设卦以尽情伪"的真意——卦象是宇宙万象的浓缩,数字是能量变化的轨迹,辞义是象数演绎的结果。
(五、象数之辨:符号背后的认知革命)
伏羲收敛起象数光影,指间流转着"象数义理"的辩证关系:
-象为体:八卦是对自然、社会、人体的符号化抽象,如"乾马坤牛"是取象于动物的刚柔特性。
-数为用:河洛之数、爻位之数是象的量化表达,如"参天两地而倚数",三天(奇)两地(偶)构成象的基本单元。
-义理为魂:"自强不息厚德载物"的义理,皆从乾坤的象数属性中引申而来,象数是义理的载体,义理是象数的升华。
小普忽然意识到,象数思维本质上是一种"级模型认知"——
通过构建八卦、六十四卦的象数模型,将复杂的宇宙规律转化为可推演、可验证的符号系统。
这种思维方式,比之灵山佛经的"言语道断",更强调"言有尽而象无穷"的认知路径。
当晨曦穿透神识,小普手中的《伏羲氏易经》自动翻到"系辞传":
"仰则观象于天,俯则观法于地,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,近取诸身,远取诸物,于是始作八卦,以通神明之德,以类万物之情。"
他望着经书上闪烁的象数光影,终于明白:
易经的象数,既是开天辟地的创世密码,也是返璞归真的认知原点。
此刻,小普的识海中,八卦符号与天地万物一一对应:
震雷是龙的嘶吼,
巽风是木的呼吸,
坎水是耳的聆听,
离火是目的观照。
这些象数交织成网,让他眼中的世界不再是混沌的表象,而是充满规律的符号系统。
他知道,接下来的修行,将沿着象数的阶梯,攀登至"穷神知化"的境界——
而这一切,都始于那位上古圣人在黄河之滨的"观物取象"。
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://www.ysnt.net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