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迹
我在一战当财阀:开局拯救法兰西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七百九十章 敲打美国(第1页)

上一章目录存标签下一章

    c0,更新快,无弹窗!
    第七百九十章敲打美国(第12页)
    英国远征军被德军追杀了六十几公里,在付出20余万兵力损失后,逃到法兰西东方集团军群的南锡防线才缓了一口气。
    德军原本还想乘胜追击,但夏尔的轰炸机飞往梅斯方向丢下几枚炸弹,德军就收住了进攻的势头。
    兴登堡似乎意识到这是夏尔的警告。
    夏尔拥有“带式舟桥”,随时可以在默兹河上搭起几座装甲部队快通过的浮桥。
    这意味着德军整个侧翼都暴露在夏尔部队的进攻之下。
    兴登堡若是不想陷入两面作战的窘境,最好的选择就是见好就收。
    这是夏尔乐见的。
    让英军以及甘末林的东方集团军群在默兹河东岸与德军打生打死,自己则隔岸观火。
    确切的说不是“隔岸观火”,德军胜利反攻这几天夏尔赚得盆满钵满。
    耕地以60、70美元一公顷的价格收购,大概是原价的七分之一到九分之一。
    牧场和建筑用地更是以十分之一的价格收购。
    电站、水泥、钢材等与建筑相关的工厂和公司也纷纷降价出售,德约卡甚至还顺利控股两家铁路公司。
    铁路公司能顺利拿下是意外,这在战争时期属于稀缺资源,兵力运输、物资补给等都需要铁路,仗打得越激烈就越重要,运输费用也就越高。
    然而,再重要再昂贵也需要保护。
    这两家铁路公司的所有者是聪明人,他们知道法兰西的天空属于夏尔,哪些地方能否守住或者是否遭到德军轰炸,往往只是夏尔一句话或一个念头。
    于是,将夏尔拉进他们的铁路公司就是个不错的选择。
    这可以说是一种“虹吸”效应。
    当夏尔成长为一棵能为其它行业遮风蔽雨的参天大树时,即便夏尔不去找他们,他们也会主动寻求夏尔的庇护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比藏西训练基地,夏尔抽空翻了一下德约卡送来的报表。
    第一阶段的收购任务还算满意,但资金也见底了。
    耕地和建筑用地大约抢到了六分之一,这差不多能满足法兰西的需求。
    夏尔不期望也没必要抢到百分百,甚至一半都不需要。
    保证国家安全的意思,是极端情况下这些耕地种出的粮食能保证法兰西公民不被饿死。
    和平时期,则是当资本家企图囤积粮食涨价时,夏尔能低价放出粮食压价。
    这也就是国家对市场的“宏观调控”。
    但电站、通讯、铁路、能源这些命脉产业,夏尔只掌握巴黎附近的三分之一。
    这距离保证国家安全还很远,顶多只能达到调控巴黎的程度。
    还需要更多资金,至少要目前两倍到三倍的规模,才能对各行业的资本家构成威胁,只有这样才能到“调控”的程度。
    去哪筹集资金呢?
    夏尔想到了美国。
    约瑟夫在美国囤积的各种军事物资已初具规模,兵工厂的生产也趋于稳定,是时候变现了。
    也就是说,到了敲打美国的时候了。

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://www.ysnt.net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